English

中译本《房龙地理》中的一段译文

2008-07-07 18:41:00 来源:博览群书 周楠本 我有话说

瞿秋白曾写过一篇《房龙的“地理”和自己――读书杂记之一》,发表在1934年1月《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时题作《读房龙的〈地理〉》。他读得非常仔细,在文后“附记”里他说:

《世界地理》的中国文译本不止一种,我读的是陈瘦石和胡?咸两先生译的。偶然翻着傅东华先

生译的一种,看中间的文句似乎深奥些,还发见了这么一句:“再讲到猪,猪是靠橡实繁荣的。这就是在亚得里亚海,多瑙河,马其顿诸山脉间那个三角形中所以极富橡实的缘故,因为那三角形是密密盖着橡树林的。”再查陈胡两先生的译本,这一句却是这样写的:“说到猪,猪须食橡树果始得繁盛。亚得里亚海,多瑙河,与马其顿山脉间三角地带之所以多猪,就是因为那边密布着橡树林的缘故。”这里,傅先生是译做:因为猪繁荣,所以那地方富于橡实,又仿佛橡实的丰富是因为密密盖着橡树林……而陈胡两先生译的是:因为橡树多,所以猪多……究竟不知道房龙先生的原文是怎样的。过几时,倒要找本英文原本来读读。(《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二卷,第10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瞿秋白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再查找房龙的英文原著了。这篇读书笔记是1933年11月写的,一个月之后他就奉命离开上海赴江西苏区了,一年之后在福建长汀就义。

房龙的著作现在仍然很受欢迎,出版社竞相出版,《房龙地理》还出了中英文双语本。我于是想到瞿秋白当年在读书杂记里提出的疑问,这也可说是他一个未了的遗愿吧。瞿秋白想查对的那段文字是出自此书的第25节“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个产物”。先看看双语版的中译:

说到猪,它们因为吃橡树果实而很繁盛。这也是它们在亚得里亚海、多瑙河以及马其顿地区之间的三角地数量极多的原因,那里几乎全被橡树林所覆盖着。(纪何、滕华译:《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第28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这个新译本与瞿秋白读的陈胡译本意思比较相近,是说“因为橡树多,所以猪多”的。现在再核对一下原文。

And speaking of pigs,pigs prosper on acorns. That is why they were so plentiful in the triangle between the Adriatic and the Danube and the mountains of Macedonia,for it is densely covered with oak forests. (Van Loon’s Geography)

这段话首先提示继续说猪(And speaking of pigs),并说明猪是靠(吃)橡实繁衍旺盛的(pigs prosper on acorns)。

接着的第二句是一个长句,对前一句“猪靠吃橡实繁盛”作进一步说明。发生歧义的就是在第二句:“That is why they were …”其中的they究竟指代的是什么?是指“猪”还是指“橡实”呢?

既然第二句是对第一句进行说明的,那么只要看看第一句的主格,即看看所要阐释的对象是什么就清楚了。

第一句:…pigs prosper on acorns. 它的主语是“pigs”,关键词是“猪”。第二句的they是针对“猪”(pigs)而言的,指代很明确。因此,双语本的中文翻译仅照字面译作“它们”……数量极多,并没有把“猪”字译出来,意思就很清楚了。还有一点,第一句中的“橡实”,原文是一个介宾短语(on acorns),这只是谓语的修饰成分,是修饰谓语动词prosper的,作为状语,它不可能是被指代的对象。

傅东华的译文将“they”理解为“橡实”,是没有看清原文中的这一指代关系。此外还有一个语法上的误解,就是将第一句与第二句视为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语句。他译为:“猪是靠橡实繁荣的。这就是在亚得里亚海,多瑙河,马其顿诸山脉间那个三角形中所以极富橡实的缘故”。显然是前句为因,后句为果。这么一来语言层次就混乱了,因接下来的最后一句,也就是第二句中表语部分的第二分句,又译为“因为那三角形是密密盖着橡树林的”。究竟何为事因呢?是第一句所说,还是最后一句呢?译者自己也乱了。并且,这样又等于说:因为橡树林多,所以橡实多。当年瞿秋白读到这里,觉得很有意思,就开玩笑说:本来,鸡多所以鸡蛋多,鸡蛋多所以鸡就多。难怪他想找来原著看一看,落实一下到底房龙先生是怎么说的。

现在可以看到原文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是没有因果关系的。第二句的表语,也就是“That is”"之后的部分,倒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并列句,它是由两个分句组成,两分句之间有逗号分开。如果把这一句简化,就是:…why they were so plentiful,for it is densely covered with oak forests. 它可以直译为一个倒装句,就是:所以它们(猪)是如此的多,因为这里浓密地覆盖着橡树林。应该特别注意的是:Why,是这个表语从句的引导词,而并非它前面句子的关联词。这个词看来是容易引起误读的。

在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上,双语版中译文在表述上也存在着一点问题。“它们因为吃橡树果实而很繁盛。这也是它们……数量极多的原因”。这同样是把第一句视为事因,而将第二句中的表语从句的前一分句视为其结果了。从逻辑上分析,此句就成了:因为它们很繁盛,所以这是它们数量极多的原因。这犹如说:猪多,就是猪多的原因。其实这还不如说“鸡多,鸡蛋就多”、“橡树多,橡实就多”合理呢。幸好新译本没有将指代关系弄混,语意没有译错。除此之外,新译本尚有些译得不够细致的地方,“the mountains of Macedonia”这个短语,译为“马其顿地区”,“mountains”(山脉)就没有译出来。马其顿主要是山地,这里指的是马其顿地区的山脉延伸到沿海河谷冲积平原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带。这儿属于农牧区。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权当抛砖引玉吧。为了使有兴趣的读者能提出更好的意见,这里再多摘引几段原文以供参考。

在上面的那段引文之前,书中还特别谈到了猪在塞尔维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It is a bit sad to reflect that pigs we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outbreak of that terrible disaster. For Serbia had only one great article of export-pigs-and by putting impossible duties on pigs, the Austrians and the Hungarians were able to ruin the only trade from which Serbia derived any profit at all. The dead Austrian Grand Duke was the pretext for the mobilization of all the armed forces of Europe. But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all the ill-feeling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Balkans was the duty on pigs.(P.282)

中国人民大学版是英汉对照本,这里就不抄翻译了,愿意参阅中文翻译的读者可以去看这本书。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引文内容的背景。这一段是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遭受奥匈帝国压迫的巴尔干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强国对他们的生猪出口贸易征收苛刻的关税。猪对于这一地区的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文中提到的已死去的奥地利大公(The dead Austrian Grand Duke),系指1914年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的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Francis Ferdinand,1863~1914)。虽然这正是民族主义者送给奥匈帝国的一个恰逢其时的引爆战争的借口,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巴尔干国家摆脱了奥匈帝国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Croats,and Slovenes,1918年12月1日建立),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Yugoslavia,1929~1941)。对于这场战争的教训,《房龙地理》总结得却颇为奇妙,作者认为“猪”要对欧洲大战负重要责任,因为民族主义情绪是由于征收猪税而煽动起来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于巴尔干国家来说,pigs就该记头功了。

接着作者写到生态平衡问题。

There would be more forests today if the Romans and the Venetians had not denuded these hills in a most irresponsible fashion to get wood for their vessels. (P.282)

这是说过去罗马人和威尼斯人为了造船而大肆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资源,致使这一地区今天的森林面积已经大大减少了。这自然影响到畜牧业:

What other resources does the country have to feed and clothe its 12,000,000 inhabitants, outside of pigs?(P.282)

森林遭到破坏,猪的数量减少了,于是就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除了猪之外(outside of pigs),这个国家还有没有其他资源来解决一千二百万居民的吃和穿的问题呢?这是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南斯拉夫王国的经济状况。

要保证养猪业的兴旺,先决条件就是要保护森林这个极其重要的资源。作者要说明的是,农林畜牧业是这个地区发展的命脉。

上面只是《房龙地理》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而书中谈到的许多事都是非常有趣的,难怪瞿秋白说这本书可以读两遍以上,他自己就读过几种译本,还想看看英文原著。至于他所质疑的那一句话,其实并无关紧要,那只是流露了他想多读一些书的愿望吧。

(本文编辑:李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